close

  「三個傻瓜 (Three idiots)」是我的第一部印度電影,描述三個印度大學生的求學生活,以及畢業十年之後一趟充滿驚奇的重逢之旅。在印度的理工大學裏,熱愛工程的男主角以他的知識和熱情,為自己和朋友度過一個又一個的困境,展現工程師「發現問題、面對問題、解決問題」的精神,秉持著「追求卓越、成功就會找上門」的理念,在事業上達到過人的成就,也終於抱得美人歸。大部份的劇情相當直覺,看了前面舖陳就可以猜到後面的發展,不過有幾處的轉折非常出乎意料之外,看影片的時候會有:「我就知道我就說嘛果然是這樣什麼!這樣再來要怎麼演下去啊?」這樣的心情。

  由這部片子,讓我對寶萊塢的電影有了初步的認識。它沒有大卡司,也不靠華麗的佈景及令人目眩的特效,僅僅用劇情,就可以在兩個小時又四十分鐘的時間裏,緊抓住觀眾的目光。喔,還有不能不提穿插其中印度片特有的歌舞片段,似乎有點多餘,但是卻不覺得突兀。跟美式好萊塢的重口味速食比較,寶萊塢就像是樸實的印度咖哩飯,香而甜的口味,放在口中可以感受各種香料混合而成的濃厚滋味,偶而不小心還會被辣那麼一下,雖是平凡的餐點,但是跟吃速食比起來實在是更有飽足感而且營養豐富多了。

  這一片是標準的勵志片,鼓勵學生追求自己的熱情所在的人生方向,也強調應該追求卓越,而不是追求成功,達到卓越的標準之後,成功自然會上門。本片也對印度「理工至上」的單一社會價值觀以及高壓的教育方式提出批判,主角認為因為受不了壓力而跳樓的學生,從某個角度來看可說是被制度所謀殺。這樣說來,台灣過勞死的工程師也應該以謀殺罪起訴企業負責人才是。

  前幾天在看侯文詠寫的「不乖」,內容剛好也是在講「認真工作的人是拼不過對工作充滿熱情的人」,「失敗不是壞事,要擁抱失敗」等這一類的觀念,和「三個傻瓜」想表達的主題有很高的重疊性,說實在的,不管是【不乖」裡面寫的,還是「三個傻瓜」裡面演的都是老生常談了,雖然早就知道這些道理,可是看到這類的書或是電影還是有蠻多的感受,會想到自己或是周遭的人哪些事情並沒有做到,甚至做得完全背道而馳了。也許人是健忘且存在惰性的,總是不自覺會選擇看起來輕鬆但不一定好的方向前進,因此才需要偶爾看看這類勵志的作品來提醒自己、鞭策自己一下。

  大部分爸媽教養小孩當然希望他們要乖,要聽話,可是「乖」可能是「遵守道德法律定下的規矩」,也可能是「遵從爸媽或是眾人心中的價值觀」,我希望尉尉晴晴要漸漸知道自己該做什麼,該怎麼做,並且為自己的行為負責。面對道德法律的規範時,當然一定要乖乖遵守。但是面對的若是價值觀的矛盾時,自己要知道什麼時候該乖,什麼時候可以不乖。希望我在教育孩子們的時候,能讓他們有能力自己做正確的抉擇,而不要幫他們決定;給他們預防危險的智慧以及跌倒還能爬起來的力量,而不要因為怕他們跌倒而一直牽著他們的手;適度支持他們找到熱愛的方向,追求自己的理想,而不要為了避免他們受傷而誘導他們走我認為比較輕鬆好走的路;當然也還勉勵我自己,面對未來種種可能的選擇,要勇敢朝我嚮往的目標邁開大步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erryTheMou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