琉森市(Luzern),建立在琉森湖(Lake Lucerne)旁,是我們瑞士之旅停留的最後一個城市。
從台灣出發到現在已經兩周了,旅途的疲憊漸漸累積在身上,我們決定接下來的行程要輕鬆一點。今天睡得晚晚的才起床,悠閒地搭公車到琉森港,準備坐船前往今天上午的行程:瑞吉山(Mt. Rigi)。
到瑞士這麼久,搭公車已是熟門熟路。
搭船也是熟門熟路。
在策馬特和大家分開行動之後,今天一起玩的小朋友只有四個,和過去幾天比起來,冷清了不少。
人少了,小朋友們玩起來也不太起勁,沒甚麼精神的感覺。
小朋友在船艙裏玩牌,大人在甲板上晃著、盪著,欣賞琉森湖的山明與水秀。
和過去幾天看的日內瓦湖、圖恩湖的景色比較起來,琉森湖旁比較多屋頂平平的四方形公寓式建築,混雜在屋頂尖尖的歐式洋房之中,顯得較為現代化。
湖上的海鷗,就在船的一旁飛翔,陪著船上的旅客遊湖,我才剛開始思考這些海鷗怎麼不怕人時,竟然就看到牠們從遊客的手上取食!
哇!常看到有人餵鴿子,餵天鵝,這還是第一次看到餵海鷗。
小朋友看到這麼有趣的事,馬上就把我們背包裏的吐司翻出來,跟著其他人開始餵鳥,完全沒考慮到這裏吐司的價格比台灣貴了好幾倍。
這些海鷗在空中俯衝,翻滾,用各種花式飛行的招式,直接咬住拋向牠們的麵包屑,技術好得令人驚訝。小朋友們看到這麼賣力的演出,忍不住就把我們準備路上要吃的乾糧給通通丟光了。
餵完了鳥,遊輪的終點Vitznau也到了。我們下了船, 改搭火車上山。
瑞士山上的鐵路,通常是齒軌鐵路。所謂的齒軌鐵路,就是在兩條鐵軌的中間多了一條有一格一格齒槽的軌道,而行駛其上的火車在兩個車輪的中間,多了一個可以咬合齒軌的齒輪,利用這種方式,讓火車穿梭陡峭的山坡。
路上遇到一列蒸氣火車頭拉的列車停在中途站加水,這個應該在博物館展示的祖父級機器,居然還可以在路上噴著煙工作,真是神奇。
除了蒸氣火車,我們還意外在車站看到簡體中文的看板,上頭寫著「瑞吉山與峨嵋山是合作夥伴」。我不由得開始想像,金髮碧眼的瑞士人和峨嵋派僧人一起在江湖上行俠仗義,鏟奸除惡的景象...
甚麼?你說這裏說的合作應該指旅遊業,而不是武林門派結盟...
好吧!我開始想像,穿著袈裟的峨嵋派僧人開著蒸汽火車的模樣。
來瑞士這麼多天,逛過了都市、鄉村、農莊和城堡,走過了雪山、草原、森林、荒地、峽谷,我覺得該看的景色應該都看過了,今天應該不會再有甚麼特別的風景了吧。應該可是隨著火車一路往山上走,我發現這樣的想法實在是大錯特錯。
在 Rigi Kulm下了車,居高臨下的視野,令人大開眼界。
從這兒俯瞰楚格湖(Zugersee)、琉森湖(Lake Lucerne)以及散佈在湖畔與山腰的城鎮,深綠的森林,淺綠的草原,淡藍的湖泊和灰白的城市,織成一片柔軟的拼布,鋪在地上一直延伸到天邊。
這裏幾乎擁有360度的視野,手上的相機裝上再廣的廣角鏡頭都不夠用。
原本在背包裏的午餐已經餵鳥了,所以今天就在山頂的餐廳用餐。侍者的動作很慢,拖了很久才上菜,大概是要我們把握機會,好好待在外頭,在清爽的空氣中、溫暖的陽光下享受這難得的風景吧。
吃完午餐,我們搭車到山腰的Kaltbad。原本想要健行下山的,不過小朋友們連聲反對,畢竟過去四天每天都走了兩三個鐘頭的路了,再走下去,尉尉晴晴以後可能都不想跟我們出國了。
從Kaltbad搭大型纜車到Weggis,在鎮上逛了一會就搭船回琉森市。
回程船上有個樓梯通往底層的船艙,樓梯的牆上掛著一副十字弓和蘋果,這應該是「威廉泰爾」故事裡的道具。回國查證了一下,威廉泰爾這位英雄人物原來是瑞士人。
回到琉森還早,還有時間到著名的地標卡貝爾橋(Kapellbrücke)散步。這座全歐洲最古老的屋頂木橋優雅地跨越在羅依斯河(Reuss)上,兩旁就是現代化的車站,銀行,精品店,漫步其間,有種穿梭在時空中的浪漫錯覺。
木屋頂橋、蒸汽火車頭、還有威廉泰爾的故事,這些古老的事物在和諧地融合在現代的琉森市中,全不顯得突兀。古今交織的風貌,也許正是琉森迷人之處。